《现代女性文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分: 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现代女性文学研究是汉语言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1.了解并掌握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基本规律和主要特征;2.了解各位女作家的生平与创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3.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及思辨能力。
【教学任务】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共36课时,主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女性文学的发生与发展脉络,女作家们作品的个案研究。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以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论述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从女性文学所关注的女性命运、爱情、家庭、人文的主题类型入手,探讨“五四”以来女性解放所提出的社会命题,并通过对冰心、凌叔华、丁玲、白薇、张爱玲、苏青等重要女性作家的论评,讨论女性作家的精神特质及其审美倾向。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宏观与微观结合。
学习与科研相结合。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
坚持自学为主。
【先修课程要求】中国现代文学史。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 乔以钢《多彩的旋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徐岱《边缘叙事》学林出版社,2002年。
李少群《追寻与创建——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游友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大纲内容第一章现代女性文学的诞生及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了解并把握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及演变脉络,注意作家的生活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现状、时代变迁及文学思潮对作家的影响;阅读作家作品,从总体上把握女作家创作主题与风格的演变。
【内容提要】第一节现代女性文学与“五四”新文化思潮一、女性“失语”与“女性的发现”二、现代女性文学的时代精神第二节现代女性文学主题类型一、社会性主题二、女性主题三、哲学性主题第三节女性主体意识的进展一、女性话语及其双声语境二、女性性爱意识的觉醒与深化【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不同时期文学思潮对女作家创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究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历程;女性主体意识的进展。
【复习思考题】1.结合史料,探究女性文学诞生的文化语境和历史土壤。
2.请结合女作家的创作梳理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进展轨迹。
3.五四新文化思潮对现代女作家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4.试结合具体作品谈谈现代女性文学的局限。
5.查找资料,了解目前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新动态。
第二章时代精神与女性文学革命(1917年——1929年)【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各位女作家小说创作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
教学要求:详细把握课堂讲过的每一部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创新。
注意宏观的梳理透视与微观的学习探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内容提要】第一节时代女性的感伤情怀一、穷究生命的底蕴:问题中的人生哲学二、成长的感伤:少女情怀与病情叙事三、人格自塑与外部交流的统一:自叙传方式第二节女性关爱的诗意呈现一、陈衡哲等:博爱表达二、冰心:爱的主题与隐喻三、凌叔华等:性别文化批判第三节新女性的叛逆一、沅君、苏雪林:“母爱”和“情爱”的冲突二、庐隐:胜利之后的诘问“人生”三、女同性恋书写第四节都会爱情及革命一、丁玲:都会的“黑暗”和孤独二、沉樱:落潮后爱情绝唱三、白薇:时代的产儿的两性解剖图【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棘心》、《海滨故人》、《隔绝》、《何处是归程》、《梦珂》、《妩君》、《炸弹与征鸟》等作品的赏析与探究。
教学难点:对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批评及文学思潮进行学理性的分析与透视。
【复习思考题】1.谈谈五四时期女性小说言说主体“少女情怀”形成之原因。
2.试分析五四时期女性小说病情叙事的隐喻特质。
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五四时期女性“自叙传”小说产生的原因及特征。
4.结合作品,分析冰心的创作及其女性文化底蕴。
5.试比较分析《隔绝》系列与《伤逝》的异同。
6.结合作品,分析沉樱小说的主题。
7.在《梦珂》中,丁玲是如何揭示女性的物化身份的?8.分析《炸弹与征鸟》思想及艺术特色。
第三章时代回声与性别探索(1930——1949)【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各位女作家小说创作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
教学要求:详细把握课堂讲过的每一部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创新。
注意宏观的梳理透视与微观的学习探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内容提要】第一节革命洪流中的女性写作一、丁玲、关露等:“革命”旗帜下的呐喊二、罗淑等:女性屈辱的控诉三、萧红等:女性本位与民族本位第二节都市女性话语一、苏青:实用主义女性观的确立和张扬二、施济美等:新闺秀派的女性世界三、梅娘等: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四、张爱玲:审视女性与人性剖析第三节内在心灵世界的追寻一、命运怪圈里的体悟二、现代女性的孤独体验三、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女作家对女性自身的书写与反思,女作家们主要作品的分析与评价教学难点:“女性话语”向“双声话语”的演变【复习思考题】1.以具体的作品为例,论述女作家对女性自身的书写与反思。
2.怎样看待丁玲这一时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3.试比较分析罗淑《生人妻》与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
4.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张爱玲与苏青女性书写的不同侧面。
5.分析《凤仪园》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6.分析梅娘的水族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7.分析郑敏的《寂寞》与陈敬容的《夜客》是如何表现“孤独”主题的?8.结合具体诗作,探讨郑敏、陈敬容与林徽因诗歌中的哲理意蕴。
执笔人:胡亭亭审核人:刘自匪《现代女性文学研究》课程考核大纲【考核目的】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为以后的教学内容的调正与改革提供信息。
【课程学习的基础】中国现代文学是本课程的基础。
但这些知识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考核的内容范围】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及演变历程、女作家的重点作品、女作家小说的艺术论。
【考核方法】期末开卷笔试,占60%,平时考核(作业、课堂笔记、出勤)占40%。
【对试题的要求】题型比例:主观题占100%。
只包括论述。
难度等级: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大致的比例是20:60:20。
【考核的具体内容】是指每门课程中具体章、节以及每节的具体知识点。
要求以章为单位,明确识记、理解、运用的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现代女性文学的诞生与发展知识点:1.现代女性文学的时代精神2.现代女性文学主题类型3.女性主体意识的进展考核目标:1.识记:(1)女性意识(2)话语2.理解:(1)探究女性文学诞生的文化语境和历史土壤(2)结合女作家的创作梳理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进展轨迹3.运用:(1)五四新文化思潮对现代女作家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现代女性文学的局限第二章时代精神与女性文学革命(1917年——1929年)知识点:1.重点作品的情节与主题、人物形象2.各位女作家的创作心理与艺术特质考核目标:1.识记:(1)感伤主义(2)隐喻(3)重点作品的情节与主题、人物形象2.理解:(1)谈谈五四时期女性小说言说主体“少女情怀”形成之原因(2)分析五四时期女性小说病情叙事的隐喻特质(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五四时期女性“自叙传”小说产生的原因及特征(4)结合作品,分析冰心的创作及其女性文化底蕴(5)结合作品,分析沉樱小说的主题(6)分析《炸弹与征鸟》思想及艺术特色3.运用:(1)试比较分析《隔绝》系列与《伤逝》的异同(2)在《梦珂》中,丁玲是如何揭示女性的物化身份的第三章时代回声与性别探索(1930——1949)知识点:1.女作家对女性自身的书写与反思 2.“女性话语”向“双声话语”的演变考核目标:1.识记:(1)双声话语(2)实用主义(3)东吴作家群(4)互文性2.理解:(1)结合作品,论述女作家对女性自身的书写与反思(2)怎样看待丁玲这一时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3)分析《凤仪园》的思想及艺术特色(4)分析梅娘的水族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5)分析郑敏的《寂寞》与陈敬容的《夜客》是如何表现“孤独”主题的3.运用:(1)试比较分析罗淑《生人妻》与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2)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张爱玲与苏青女性书写的不同侧面(3)结合具体诗作,探讨郑敏、陈敬容与林徽因诗歌中的哲理意蕴【样题】1、结合所讲的女作家作品加以分析,她们对女性自身进行了怎样的书写与反思,涉及的作品不少于五篇。
(100分)2、结合作品,谈谈五四时期女性小说言说主体“少女情怀”形成之原因。
具体作品不少于6篇。
(100分)3、四十年代,苏青与张爱玲齐名,她们在表现都市女性生活方面有什么异同?具体作品不少于5篇。
(100分)要求:文章要有标题,字数不少于1500字。
执笔人:胡亭亭审核人:刘自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