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外层空间法要点
• 三、外层空间划界的各种主张 • (一)在划界理论方面有两种主张:功能
论和空间论。 • (二)在划界的高度上主要的主张主要有: • 1. 航空器上升最高限度说。 • 2. 空气构成说。 • 3. 有效控制高度说。 • 4. 卡曼管辖线。 • 5. 卫星轨道最低近地点说。
• (三)空间论 • 它是以空间的某种高度作为基础划分国家主权与 •
• •
第二节 外层空间法律制度
• 一、《外空条约》与外层空间法的基本原则 • 《外空条约》是由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通过,
1967年10月10日正式生效。《外空条约》提供了 国际外空法的基本框架,也是第一次以国际条约 的形式将从事外空活动的各项基本法律原则确定 下来,从而成为各国从事外空活动应遵守的原则 和规则,被称为“外空宪章”。
第九章 外层空间法
具体内容:
• 第一节 外层空间法律地位 • 第二节 外层空间法律制度 • 第三节 外层空间法的几个问题 • 第四节 中国与外层空间法
第一节 外层空间法法律地位
• 一、外层空间法的概念 • 1、外层空间是指空气空间以外的全部空间。 • 2、外层空间法,简称空间法或外空法,是
有关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以及各国探测和 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它是现代国际 法的一个新的分支。 • 3、外层空间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之间 在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中所发生的关 系。
• 二、外层空间法的发展 • (一)在联合国主持下制定的有关外层空间的国 • • •
•
•
际文件有: 1.1967年1月27日《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 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活动的原则条约》。 2.1968年4月22日《关于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 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实体的协定》。 3.1972年3月29日《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 公约》。 4.1975年1月14日《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 公约》。 5.1979年12月18日《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 上活动的协定》。
• 外空活动的法律原则 • (一)共同利益原则。这是指探索和利用外层空 • •
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应为所有国家谋福利 和利益,而不论国家的经济或科学发展如何,并 应为全人类的利益而开发。 (二)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这是指所有国家应 在平等基础上,不受任何限制,自由探索和利用 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并自由进入天 体的一切区域。 (三)不得据为己有原则。这是指各国不得通过 主权要求、使用或占领方法以及其他任何措施, 把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据为己有, 即在永久的基础上,对所占有的部分行使排他性 的使用和控制。该原则具有绝对性,即针对政府 也包括私人。
• (四)功能说 • 按照这种理论,外层空间活动是指空间物体从发
• •
射到返回地面或在外层空间消失的全部过程,其 间,不论空间物体位于何处都应适用外层空间法 规范。 只要飞行器登记为航天器,其活动即为航天活动, 不受相应地面国家主权的管辖,而适用外层空间 法规范解决有关问题。 国际法协会在1978年的一份决议中称,海拔100 公里以上的空间已日益被各国从事外层空间活动 的专家们所接受为外层空间。
• (四)争议问题 • 空间物体往返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势必会穿越
空气空间,这一空气空间有时仅涉及本国领空或 公海上空,但在更多情况下,必须穿越其他国家 的领空,那么空间物体是否具有领空穿越权,即 空间物体在进入外层空间或返回地球之前是否有 权在其他国家领空无害通过的权利? 目前并无相应的外层空间法或各国法律加以规定。 现在一般认为:对于领空过境,发射国享有无害 通过空气空间的自由。
• (四)限制军事化原则。这是指各国不得
在绕地球轨道上放置任何携带核武器或任 何其他类型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物体, 不得在天体配置这种武器;月球和其他天 体须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建立军事基地、 设施和工事,禁止试验任何类型的武器及 进行军事演习。
• (五)援救宇航员原则。这是指在宇航员
发生意外、遇难或紧急降落时,各国应提 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并尽速交还给登记国; 在外层空间及天体活动时,宇航员应彼此 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 (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五项决议还制定了五套
•
• • • •
有关外空活动的法律原则: 1.1963年12月13日《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 动的原则宣言》。 2.1982年12月10日《关于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 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 3.1986年12月3日《关于从空间遥感地球的原则》。 4.1992年11月12日《关于在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 源的原则》。 5.1996年12月13日《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 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 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的宣言》。
外层空间活动自由各自的有效范围,或称为划分 外层空间与国家领空的界限的主张。 代表性的观点有:以航空器能够上升的最高高度 或大气同温层的高度为限;以国家行使有效控制 的能力为限;以人造卫星轨道的近地点为准;以 地心吸力终止处为准;以离心力开始取代空气成 为飞行动力的地方为限(卡曼管辖线);仿造海 洋法,将整个空间分为领空、毗连空间和外层空 间;宇宙锥体说。
• (六)国家责任和赔偿责任原则。这是指
各国应对其在外层空间活动承担国际责任, 不论这种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或非政府部门 进行的。发射国应对其空间物体在外层空 间对其他国家或个人造成的损害担负赔偿 责任。
• (七)对空间物体的管辖权和所有权原则。
这是指空间物体登记国对其留置在外层空 间或天体的物体及所载人员保持管辖及控 制权。空间物体的所有权在任何情况下均 不受影响。 • (八)空间物体登记原则。这是指外层空 间进行活动的国家应以最大的可能和可行 程度,将其活动的性质、进行状况、地点 及结果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公众及科学界。 该原则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 (五)中国政府的主张 • 中国认为:选择一条适当的分界线不仅涉
及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 的政治和(一)外层空间不得被据为己有。 • (二)外层空间自由。各国可以自由进入、
探测、利用和开发、但应遵守国际法和 《联合国宪章》。 • (三)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应为所有国家 谋福利,并应为全人类的开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