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180单项选择题第1题:中班幼儿喜欢告状,这所体现的幼儿的情感是()。
A.理智感B.美感C.道德感D.实践感参考答案:C第2题:教师通过实物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
A.观察法B.演示法C.示范法D.范例法参考答案:B教师通过各种直观教具和实物使得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属于演示法。
第3题: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B.想象的内容零散C.想象受情绪影响D.想象具有夸张性参考答案:A第4题:“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属于分离焦虑的()。
A.反抗阶段B.失望阶段C.超脱阶段D.平复阶段参考答案:C第5题:()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A.示范法B.观察法C.范例法D.演示法参考答案:A第6题:课程的基本要素是(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B.课程内容、课程要求、课程评价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D.课程方法、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参考答案:C第7题: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因此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的原则。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B.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C.尊重幼儿D.重视实践参考答案:A第8题: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
A.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第9题: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启蒙性B.发展适宜性C.活动性D.综合性参考答案:D第10题:幼儿主动活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中,()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
A.参与意识B.操作意识C.交往意识D.表现意识参考答案:B第11题:师幼关系的类型有亲密型、紧张型和()。
A.淡漠型B.冷落型C.排斥型D.厌恶型参考答案:A第12题: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
”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A.经验性想象B.情境性想象C.愿望性想象D.拟人化想象参考答案:A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的想象。
第13题: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是()。
A.维果茨基的理论B.皮亚杰的理论C.华生的理论D.卢梭的理论参考答案:B第14题:( )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幼儿在疲劳受凉后容易发病。
A.急性扁桃体炎B.肺炎C.缺铁性贫血D.猩红热参考答案:A第15题: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的是()。
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参考答案:B第16题: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A.美学的知识B.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C.表现美的技能D.审美动机参考答案:B第17题:在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育者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权威性B.知识性C.主导性D.艺术性参考答案:C第18题:3-6个月的婴儿可以选择的游戏材料有()。
A.流动的小球B.摇铃、摇棒C.有人脸的图片D.大画纸、彩色笔参考答案:B第19题:幼儿常把没有发生的或期望的事情当做真实的事情,这说明幼儿()。
A.说谎B.移情C.好奇心强D.想象与现实混淆参考答案:D第20题:在社会学研究中,第一次用“社区”一词的是()。
A.托马斯B.珍妮特C.滕尼斯D.米尼参考答案:C简答题第21题: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________参考答案:(1)保教结合的原则;(2)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3)环境育人的原则;(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详细解答:第22题: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________参考答案:(1)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
争玩具、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等,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2)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3)幼儿多是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发展的总趋势是身体上的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后发动报复行为。
详细解答:第23题:简述幼儿游戏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
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使用材料和器械,从中习得了许多关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概念。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幼儿通过游戏,能更好地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性。
比如,通过玩水,幼儿就了解了水的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有重量等特性。
(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在游戏中要进行想象,把一个物体想象成另外一个物体,把一个人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发展。
(4)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用什么样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来玩。
这使幼儿有机会去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和总结,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们动脑筋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了交往的需要,语言就发展起来了。
详细解答:第24题: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性质。
__________参考答案:(1)基础性。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诸方面,为一代新人具备良好素质做好破蒙启智、培土奠基工作,为儿童顺利地进入小学及其以后的学习做好身体心理的充分准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绝对的基础性。
(2)公益性。
学前教育对个体而言是“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而言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国家而言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从经济角度看,是“筑建国家财富”,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从政治角度看,是国家战略项目,具有公共服务体系组成成分的性质。
总之,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显著的公益性。
(3)保教性。
从历史看,学前教育的前身是家庭教育或母育学校,而家庭教育天然具有“保”和“教”的二重性。
从对象看,学前教育的主要对象是3~6岁的幼儿,其生理心理都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物理性“保”的精心呵护,还需要化学性“教”的知识积累和品行养成。
教育性是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共有的属性,保育性是学前教育本身特有的属性。
应在学前教育阶段保教统一、保教结合,保教性是学前教育与生俱来的本身固有的性质。
详细解答:材料分析题第25题:材料:齐齐是幼儿园的一个孩子,胆子很小,上课从来都不主动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让他回答,他就脸红,声音很小,也不愿意和同伴交往,老师和同学让他一起来玩,他的头摇的跟拔浪鼓一样。
(1)造成齐齐性格胆小的可能原因有哪些?____(2)你认为该怎样帮助齐齐?____参考答案:(1)胆怯行为形成的原因①遗传的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研究还表明.神经系统的某些遗传特性可能影响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缓某些行为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②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研究证明,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生活氛围和父母的性格对儿童的性格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还有,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为人处世方式、儿童出生顺序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③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④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2)帮助孩子克服胆怯的方法如下:首先,要消除孩子的胆怯,需多鼓励孩子。
老师要多给那些胆怯的孩子必要的关怀。
开始,孩子只要有一些进步,都要给予热情和真诚的鼓励,孩子最相信老师的权威,最相信老师的评价。
所以,老师的帮助就非常重要的。
而且老师要经常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帮孩子重建自信,主动叫他回答问题.还要用赞赏的眼光看着他,这样,孩子在老师的不断表扬和反复鼓励下,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增强了大声讲话的信心,有助于消除讲话时的紧张感,从而克服胆怯。
其次,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
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如区域活动、娃娃家等。
在这种氛围中,孩子的个性可以尽情展露。
还有利用角色游戏,能让孩子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势利导,避免用枯燥乏味的说教。
再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克服胆怯行为。
我们不必事事抢在孩子前面,不必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孩子他们应负责的范围。
逐渐让孩子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把责任的接力棒传到孩子的手中,如开展值日生活动等。
详细解答:第26题: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
马修?梅尔梅德认为,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孩子的大脑会不堪重负,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世。
在我国幼儿教育过程中,也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现象出现,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参考答案: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
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
(2)家长的功利需要。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国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占90%以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
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
(3)应试教育的压力。
由于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
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
基于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驷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