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雪球研报-活雷锋系列访谈之小小辛巴-雪球-20140728

雪球研报-活雷锋系列访谈之小小辛巴-雪球-20140728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系统自动生成。

所有信息和内容均来源于雪球用户的讨论,雪球不对信息和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作保证, 也不保证相关雪球用户拥有所发表内容的版权。

报告采纳的雪球用户可能在本报告发出后对本报告所引用之内容做出变更。

雪球提倡但不强制用户披露其交易活动。

报告中引用的相关雪球用户可能持有本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与这些公司或相关利益方发生关系,雪球对此并不承担核实义务。

本报告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不构成投资者在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等方面的任何操作建议。

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根据本报告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雪球和相关雪球用户无关。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版权声明除非另有声明,本报告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3.0 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进行许可(访问 /licenses/by/3.0/deed.zh 查看该许可协议)。

访谈嘉宾小小辛巴访谈简介1995年至今,@小小辛巴入市已经有18年了,从公开的信息看,2010~2013年的四年漫长大熊市中,他始终连年保持正盈利,而2012~2013年的两年间,他挑选并重点分析了20只股票,最高涨幅达到100%以上的有11只,接近翻倍的有2只,50%~90%的有7只,37.8%的只有1只。

他每一只股票的交易都实时记录。

事后来看,很多交易堪称神准,但他知道,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绝对不是神。

他不是学财务出身,他不搞技术分析,他一切信息都来源于万能的度娘、谷哥、网姨、首夫……他认为,神奇来源于平凡的长期历练。

他合理地运用了大众都知道的常识,然后根据自己所总结的逻辑规律,严格地执行体系化运行,一次次地在不同股票上复制了成功的交易模式。

2014年年中,@小小辛巴被球友们评选为被感谢最多的雪球用户,雪球邀请@小小辛巴做客雪球访谈,和球友们一起谈天说地,分享他的投资经历、选股心得,欢迎大家围观提问!时间:此访谈为碎片化访谈,28日全天开放 若想和其他“活雷锋”畅聊,请戳/1287305957/30389182(进入雪球查看访谈)以下内容来自雪球访谈,想实时关注嘉宾动态?立即下载雪球客户端关注TA吧![问] 16CCC:对@小小辛巴说:辛巴老师好,入市之初你做了多少年的技术分析的学习?[答] 小小辛巴:【边干边学】和大家一样,开始时都是乱买股票乱看书,赚赔得失自思量。

技术分析看心理,基本研究看未来。

[问] 华少6:对@小小辛巴说:老师,能分享您输的最惨的一次吗?您是怎么度过来的?[答] 小小辛巴:【输得最惨】从仓位比例来看,应该是1996年的时候,买的几个垃圾股(名字都忘掉了),碰到大盘两个跌停,加上后续补跌,一下子被腰斩,不过那时候资金规模小,摔倒了还可以重头再爬。

跌幅最大应该是两个破铜烂铁(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大约跌了百分之六七十,幸运的是仓位不重,最后也只能斩仓挥别。

[问] 钱蓓贝:@小小辛巴老师,现在的行情,各类股票的持仓分布应该如何才科学?多转点到大盘周期上来吗?[答] 小小辛巴:【不必乱调】虽然指数上升主要靠蓝筹股拉动,甚至蓝筹股的上涨会引发部分小股票的下跌,但对于未过分透支业绩的小股而言,不必急于调换,跳来跳去的结果往往不好,还不如耐心等补涨及轮涨。

市场波动的只是短期心理,长期还看股票的未来价值。

[问] 抱朴阿素:对@小小辛巴说:你采用的五档买入法,如何避免强势股票因下跌很小买得很少、弱势股票反而因不断下跌越跌越买反而买得越多的问题?[答] 小小辛巴:【强弱难测】关键还在于极底的判断,如果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极底点,不管是强势股还是弱势股,都有可能只买到第一档,就无法再低。

当然啦,弱势股因下跌时间更漫长一些,买得更多的概率会大一些。

但事前与事中的强弱,并不能证明将来的强弱,比如年初走强的都是创业板股票,现在却大多弱于蓝筹股,弱极生强,强极易衰,反复轮转,不可简单思维。

没有完全正确的方法,只有更正确地使用,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问] ionwindy:对@小小辛巴说:读百箭穿杨,谈到买点的有两种,一种是极限底,另一种是不破买价。

而如果是分散的话,有可能因行情的快速发展而有买不到足够的仓位时,如何应对?[答] 小小辛巴:【心急则乱】每次行情大涨时,总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因过于保守而没有来得及建够仓位,不少人更是奋不顾身地大举追入,我的看法是:不要一看到股市大涨,就以为大疯牛来了,错过一个超级大行情就永远再没有低买的机会了。

事实是,在中国,牛市比牛还罕见,大部分上涨市持续时间都很短,所以,何必急于一时呢。

再退一步说,即使是超级大牛市也不是天天在涨的,总有些股票会出现低买机会,耐心冷静地等待下跌中的机会,其结果必然要好于脑袋发热地追涨。

既然没有勇于在下跌中布局,起码要尝试着勇于接受不赚钱的结果。

换成是我,如果个个都大涨,我宁愿全部错过,也不会进场,相反,如果真的这么火热的话,我考虑更多的不是买,而是卖。

[问] 草上飞沙:对@小小辛巴说:拜读了《百箭穿杨》,里面提到的基于对低估股票的五档买入法,有个疑问:既然低估,越低越买,也就是看好该股未来的困境反转的可观升幅,那在上升过程中能不能适量加仓,以增加持仓比例,赚取更大利润,要不然1%的买入,对我等小散来说即使翻个1、2倍,收益也是杯水车薪,而要物色几十支符合条件的个股,更是难上加难。

不知辛巴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请指教,谢谢![答] 小小辛巴:【真好再加】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后,自己有很大的把握,是可以加买的,关键还是要牢记原则:不要亏钱,让利润从一开始买入时就产生。

[问] 蓝天白云2791:对@小小辛巴说:辛巴老师,您挑选困境股票是否把市净率指标戏也作为参考,在与历史底价位比较的同时,对于小盘成长、稳定增长类是否有各自的市净率标准?[答] 小小辛巴:【净资产值】企业的经营变动往往较慢,但市场心理却时常改变,加上净利润很容易被左右,由此引发的股票价格波动也非常巨大,相反的是,企业的净资产变动幅度较小,用以衡量股票价格高低相对更冷静一些,所以,在分析底价时,我参考净资产值更多一些。

另外,通常来说,股价处于极底价格时,企业收益往往不少,经常是微利甚至是亏损,如果用市盈率指标,会高达百倍甚至千倍,用最差时候的收益计算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衡量,会带来非常悲观的结论,而用净资产值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不同行业的净资产值是有很大区别的,其现金含量及盈利能力有天渊之别,自然要有不同的把握。

[问] 无幽:对@小小辛巴说:辛巴老师,今明两年您的布局已经完成了吗?今年下半年还会布局新的股票吗?[答] 小小辛巴:【边走边看】以前我比较强调布局,主要是为了应对牛熊市的交替,但这更多的是对不可测未来的预测,多年实践下来,越来越觉得,牛市来时无人知道,熊市来时同样无人能逃脱,所以,我干脆简单思维,以平衡布局为主,无所谓牛熊,哪类股票更有可能出现极底的安全价格,我就多布一些,钱不够时,就从那些已经大幅上涨的持仓股票中退出现金,广种薄收,有花有果,常摘常新,这也算是一种布局吧。

[问] 慧慧是条鱼:对@小小辛巴说:想请问辛巴兄大盘蓝筹股,有些市净率1倍都不到,有些也只有1、2倍,随着大盘估值修复后,市净率一倍都不到的那些是不是在市净率到达一倍的时候需要谨慎?您曾说过若干年后会写篇关于如何卖出的文章,与小盘股的操作我们已经领略,大盘股卖出的时机是否有所不同?[答] 小小辛巴:【大盘重势】大盘股的上涨主要靠市场人气,通常来说,大盘股到达一定价位(如1-2倍净资产值以上)就失去了吸引力,但是,人气的聚散是很难判断的,即使没什么价值,如果能够吸引够多的人气,也能涨得难以想象。

因此,要把握卖出时机并不容易,我也没太好的建议,只能说个大致思路供奉参考:首先参考价值,如果泡沫成分确实太大,就得当心;其次,注意市场热度,通常来说,如果连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都大涨时,就得很当心了;第三,注意市场人气的消散,大盘股到达较高位后,如果利好频频却无法上涨时,那么盘久必跌的概率就极大了。

[问] 一个人的雪球:对@小小辛巴说:辛巴老师,在遇到一个相对优质的公司,但是其管理层变现不太好,你是如何均衡把握该公司的?比如说您所持有的$振东制药(SZ300158)$,是遵循股票低价的事实,考虑将其收入麾下,还是摒弃?谢谢老师[答] 小小辛巴:【静看减持】如果公司本身素质较好,管理层减持虽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如果通过理性分析认为其仍然物超所值时,低位是可以分散买一些的。

管理层的减持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见风就是雨的作法并不可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评判时有很多要考虑,但关键是把握一个大原则,即:如果股价确实很低,作为二级市场的交易者在这个价位卖出显得很愚蠢时,就不必太在意管理层的减持了(毕竟他们的成本极低,贪图享受,随便乱卖的情况也很多)。

[问] 底基:对@小小辛巴说:看重剑知道先生选股重毛利指标,但有的股毛利高净利低,销售费用吃了很大部分,这类股利润增长应该是很难,比如振东,不知先生如何看待此类问题?[答] 小小辛巴:【增长代价】大部分企业的营收增长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要么是低价倾销占领市场,要么是在渠道推广上支付了大额费用,这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成本,一毛不拔地高成长是很少见的,至于营收成长后,能否转化为利润,则要看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管理水平高的,能够慢慢把市场份额转化为利润,管理水平低的,甚至更差的,干脆就是一场骗局。

[问] 想念大乔:对@小小辛巴说:老师您个人预期牛市大致在何时起航?比如说,现在这波行情,通过什么可以判别他是反弹还是反转。

日后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和标志来判断?我知道现在可能还难下定论。

[答] 小小辛巴:【个人预期】通常来说,我对未来行情持不可知态度,如果一定要预测的话,我倾向于是2016年吧。

从大的周期来说,1996、2006、2016对应的是十年周期,十年一代人,新一代人成长起来后,没见过多少灾难,不怕死的比较多,才会有牛市的心理基础。

[问] 证券市场红周刊: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 郝宁近期公布的基金二季报,就此揭开了跑在前列基金的投资“秘籍”。

从今年以来涨幅领先的基金来看,他们在投资上出现了罕见的一致性,那就是集中火力布局新兴产业和创业板,对多数蓝筹股“敬而远之”,就连最钟爱的前十大重仓股都是那么的类似。

基金继续增仓中小板和创业板 二季度,基金对中小成长股的追捧愈演愈烈。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与2014年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末主动管理股混基金投资沪市股票的市值占比从44%继续下降至40%,相比于一季度下降2%,降幅进一步扩大到4个百分点;投资深市主板股票的市值占比为16.12%,较一季度末16.77%变化不大;投资中小板股票的市值占比由一季度的21.90%升至23.79%;投资创业板股票的市值占比由17.32%继续大幅升至20.04%。

相关主题